新闻
“十二五”规划推动家电业创新发展
【好展会网 家电专题】
<p>2011年,中国将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目前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正在组织编写家电业“十二五”规划,据悉在“十二五”期间,转型升级是家电业的重点任务,节能减排、新能源和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在新的形势面前,中国家电业的发展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近来,各大家电企业纷纷通过中国家电博览会等平台,不遗余力地展示着自己在创新科技方面的累累硕果。</p>
<p>产业增长推动转型升级<br />
“2009年,虽然受到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但是中国家电业还是实现了规模与效益双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432亿元,增长6.7%。”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理事长姜风表示,“实际上,2009年是近年来中国家电业经济效益最好的一年,全行业利税总额增长43.4%,利润总额增长50%。”取得良好成绩,是几代中国家电业人士艰苦奋斗的结果,也得益于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国家扩内需政策的大力支持。<br />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家电行业及时抓住了全球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承接了世界家电制造业转移的接力棒。家电业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满足广大消费者不断变化和增长的需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同时,中国家电行业和企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在节能环保方面,中国家电业近几年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与此同时,中国家电产业在实现产业有序转移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家电产业基地。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步正发表示,在形成家电产业基地的同时,中国家电业成就了一批知名品牌和优秀企业。这些知名的品牌和一流的企业,是推动中国家电行业发展的有力保证。明年的中国家电博览会,就将充分展示这些知名品牌和优秀企业的发展成就,这是中国家电业内的一件大盛事。<br />
步正发指出,中国家电业虽然已进入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但在看到长足发展的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国距家电强国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与国际一流家电企业相比,中国大多数家电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投入不足,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存在一定差距;产品附加值低,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国际营销渠道尚不完善;部分产品的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br />
面对种种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12月颁布的《加快我国家用电器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特别提出,加快家电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应扩大消费需求,实现家电行业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还应积极促进品牌国际化、完善产业布局、推进节能减排工作。</p>
<p>技术创新是关键<br />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变革、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和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中国家电产业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必须从“要素资源导向”过渡到“创新导向”,通过产业升级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以创新提升中国家电业的竞争力。<br />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魏德清认为,要实现中国家电业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型升级,技术创新能力是关键。只有苦练内功,才能在充分竞争的家电业找到自己的定位,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br />
《加快我国家用电器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支持高端及高效节能型家电生产线技术改造、家电行业核心技术开发和关键零部件产业化等;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和研发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研发费用的投入;加强行业内部合作,通过设立产业技术联盟等方式,开展对行业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合,完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模式;支持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吸收和引进技术、管理人才,重视人才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技术水平。<br />
在技术创新方面,节能环保是关键。步正发强调,当前要重点研究和开发空调新制冷剂替代技术、变频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热泵技术等,建立完善的废旧家电回收体系。<br />
实际上,结合技术开发能力和节能减排的要求,大力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兴家电产品,已经成为众多家电企业努力的方向,不少企业已经在太阳能应用技术、热泵技术、信息化家电技术等方面进行尝试。即将于2011年3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家电博览会,势必将成为各大家电企业展示新品、竞相争艳的一个大舞台。<br />
据悉,本届展会由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和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共同举办,目前已汇聚全球上百家知名企业。中国家电博览会作为国际知名的专业家电展,相信明年3月,承载着产业转型升级、产品技术创新任务的各大家电企业,会在此一决高下,向行业内外展示创新科技为人们生活带来的精彩改变。<br /><br /> </p>
(好展会网 家电专题 )
(好展会网 家电专题 )
免责申明:1.部分图文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目的在于分享更多信息。
2.信息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不对信息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做任何保证。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删除,联系方式qq:2119739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