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外环时代、两江新区和保税港区开发建设的历史机遇,着力应对“后危时代”,渝北重新确立了“6331”的发展思路,即:大力实施“六大工程”(“1000亿投资工程”、“3个超千亿级工业基地工程”、“100强企业培育工程”、“200品牌培育工程”、“1510信息化工程”、“1616节能工程”),全力打造汽摩、电子信息和机电装备三大支柱产业,建设三个超1000亿工业基地,建设重庆市首个万亿工业大区,把渝北打造成为重庆市最重要的高端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力争到201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到202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0亿元。
(一)5年投资1000亿元,打造三大支柱产业,形成“3+3”的主导产业结构。着力改善渝北目前汽摩一枝独秀的局面,依托空港优势和保税港出口加工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计算机整机、数码电子、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电子、精密电子机械、应用装备电子等;依托两江新区规划的龙石工业基地,大力发展国防军工、船舶和电力装备三大装备制造业。力争到2015年,汽摩、电子信息、机电装备三大支柱产业和服装、食品、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基本形成,总产值分别达到2000亿元、1500亿元、1200亿元、200亿元、200亿元、100亿元;到2020年分别达到3000亿元、3000亿元,3000亿元、500亿元、500亿元、500亿元。
(二)5年打造3个超千亿级工业基地,形成“3+3”工业生产力布局,打造重庆市最重要的高端制造业基地。针对外环经济时代,有意识、有计划地重新调整产业布局,着力打造“3+3”工业产业布局:空港工业园重点发展汽摩、汽车电子、机电装备、数码电子、精密电子机械等产业,力争2015年产能达到1000亿元,10年内向3000亿元产能奋斗;龙石工业基地重点引进军工、船舶、机电等装备产业,力争2015年产能达到2000亿元,10年内向5000亿元的产能奋斗;保税出口加工区重点引进计算机、航天航空电子、智能玩具、高档服装四大类产业,力争2015年产能达到1000亿元,10年内向2000亿元的产能奋斗;台商工业园重点发展服装、医疗器械、信息家电、数控装备、精密电子机械等产业,力争2015年产能达到300亿元,10年内向500亿元产能奋斗;农业园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和食品工业,力争2015年达到200亿元,10年内向500亿元奋斗;北部新区着力发展汽车、软件研发、智能仪器仪表等产业,力争2015年产能达到1500亿元,2020年优化为1000亿元。
(三)5年打造重庆市最牢固的工业发展区域。即实施“三个五”培育计划,力争到2015年培育500亿元级企业2个,100亿元级企业5个,新增500个规模以上企业。
(四)开展试点工程建设。大力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重庆市循环经济试验区、重庆市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试验区“三创”活动,打造渝北工业发展区域品牌。
(五)开展区域交流战略合作。着力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一方面鼓励企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包括资金合作、技术合作、人才合作、市场合作等,进一步提升企业发展能力,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去,收购、参(控)股外地企业,到区外去进行技术、资金投放,开辟新的市场;另一方面,区委区政府加大工业管理人才引进和积极推进区域工业管理人才交流挂职,提升我区工业管理人才的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