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展体验
摄像知识及技巧(企业宣传片\专题片\广告片经验谈)
【好展会网 广告设备专题】
<p>摄像机的镜头具有较强的发现力、捕捉力和表现力,在一定程度上它表现的是摄像者的主观倾向和审美情趣。它的任务就是表现片子中需要介绍的主体、环境,还有气氛。<br /><br /> 专题片、新闻也拍了不少。但是,我们在实际拍摄中是否真正发挥了镜头的表现力?是否突出了景物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许多人往往把取景的范围放得太宽广,景别视距过远,没有能较好地利用屏幕有限的空间来突出主体,介绍环境,表现氛围。举个例子,我们要对某个会议进行报道,抛开解说不谈,在我们介绍了场景的全局之后,应着力抓取局部和细节等有表现力的东西。正反两个全景画面,能给人提供一个在开什么会,有多少人参加以及会场的环境等信息,但哪些人到场?谁在讲话?听众如何反应?这就要靠画面的语言景别的变化,局部、细节和机位变化,来展现和交代,为观众提供他们所需的信息。<br /><br /> 再如,表现一个人在孜孜不倦地阅读、紧张地思考,我们用全景介绍了他身处的环境,用中景、近景勾画了他的身姿,还用特写介绍了他读的是什么。到此为止,我们仅仅介绍了他在做什么;要表现他孜孜不倦、紧张思索,这些镜头还不到位,这时,如果我们再加上一个手夹着的烟头快烧到手指的特写或者加上其它很能说明问题的特写(窗外的月亮、桌上的闹钟等),就能较好地把我们想要表达的表达出来。细部特写往往比笼统的表现更能传情达意。我们在拍片中不能忽视摄像机镜头的细部特写的表现力,强调一件事所引起的反应动作的细节,往往比直接拍摄那件事的过程更富感染力。<br /><br /> 注意运用技术和艺术手段,充分发挥摄像机镜头所具有的发现力、捕捉力和表现力,对我们利用摄像机来展现大千世界,描绘美好生活,将会大有帮助。<br /><br /> 取景与构图 <br /><br /> 取景与构图是两个密切相关而又有区别的概念。<br /><br /> 取景 取景是指取用哪部分视觉元素来构成画面,舍弃哪些部分,摄像机处于什么位置,取何角度拍摄等等。比如,拍摄人物新闻或专题片时,取景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决定镜头是对准所有的人物,还是对准其中的几个;用全景、中景,还是近景;仰摄、俯摄还是平摄等等。<br /><br /> 构图 构图是指将视觉元素加以组织、构成画面的方法。比如拍摄记者采访两位人物,则三位人物的安排(谁靠近摄像机,谁远离摄像机,三人之间处于怎样的几何位置关系)、人物坐势的动态处理,周围道具如何安放,取何机位、从何角度拍摄,使各视觉元素位于画面的什么位置等等,都包括在构图范畴内。取景构图艺术对于摄取电视画面、创造视觉空间是十分重要的。要摄下优美的画面,必须要对画面视觉元素加以组织,必须选择机位、恰当取景。取景与构图很自然地紧密联系、相得益彰。<br /><br /> 如何取景 <br /><br /> 取景的过程既含有技术的成分,又含有艺术的成分。技术上要保证所摄画面的完整与清晰,要熟练地掌握摄像机的操作要领,镜头运动要平、稳、匀、准。艺术上要根据内容的需要来选择视点、确立机位、视距、角度、景别,这些对我们成功地创造视觉空间至关重要。<br /><br /> 一.技术上的要求:主题明确,图像清晰是取景时首先要保证的起码要求。在决定画面元素的取舍时,既要使主体突出、图像清晰,又要通过画面的视觉形象向观众传递足够的信息,体现作品的主题。当然,在一部片子中,有些镜头含信息量多,有些镜头含信息量少,因此,对每个镜头的要求和处理应有所不同。<br /><br /> 其次,镜头运动要做到平、稳、匀、准。平是指所摄画面中的地平线一定要平。我们在拍摄中,不论是用三角架(三角架要较好水平仪)还是肩扛,都要利用画面中景物的垂直或水平线作参考,效正寻像器边框与这些线条相平行,大体上可以做到平的构图要求。<br /><br /> 稳是要求摄取的所有镜头都应当坚决消除任何不必要的晃动。解决的办法是尽量使用三脚架。即使不用三脚架,也要寻找有利的地形或支撑点,以克服镜头晃动。<br /><br /> 匀是指技巧(推、拉、摇、移)施加的速度要匀,不能忽块忽慢。<br /><br /> 准是要求技巧性镜头成为落幅画面时一定要准确无误。<br /><br /> 二.在艺术上:一是确定视点。摄像机的视点可归纳为三种报道镜头、客观镜头、主观镜头。<br />
报道镜头的画面上通常出现的是记者或讲解员、教师等人物,他们面对摄像机直接向观众说话或讲解(一般要求是固定画面,以中、近景为佳)。<br /><br /> 客观镜头顾名思义,这也是我们最常用的镜头。<br /><br /> 主观镜头就是摄像机的镜头充当了被摄主体的眼睛,所摄画面也正是被摄主体所见到的内容。主观镜头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镜头。<br /><br /> 二是确定机位和视距(镜头到被摄主体的距离)。这一点不难理解。在确立机位和视距时,要考虑做到能反映摄像者的主观倾向,交代好场景、人物关系、表情和细节等因素。另外,移动机位时要注意轴线规律。所谓轴线是为了保证空间统一感而人为地设定的一条线,它要求各拍摄点应在规定的这条线的同一侧的180度以内,否则将会破坏空间统一感。拍摄时,可有意拍点方向感不是很强的中性镜头,以备后期编辑时跳轴。<br /><br /> 三是确定角度。角度具有五个要素即:正面、侧面、斜侧面、背面和高度。正面是指摄像机镜头对着拍摄对象的正面进行拍摄。它使正面有对称的稳定特点,能真实地反映拍摄对象的规模和正面全貌。侧面是指镜头与拍摄对象正面构成90度角关系时进行的拍摄。它能表现对象的侧面特征,能很好地表达出拍摄对象的轮廓。斜侧面是指镜头从介于正面和侧面之间,呈45度角进行拍摄。它既能表现出拍摄对象的正面和侧面的特征,又能表现出拍摄对象的立体感和透视效果。背面是指镜头从拍摄对象的后面进行的拍摄。它表现拍摄对象的背面特征,强调拍摄对象的形态,还能把观众的视线引向画面的深处,引起观众的兴趣。高度是指镜头相对于拍摄对象以平摄、俯摄、仰摄的角度进行拍摄。平摄时,摄像机的高度与被摄主体的眼睛平齐,所摄画面具有如同平时我们眼睛观察事物的视觉效果,给人的感觉比较自然平和;俯摄时,摄像机高度在被摄主体的眼睛之上,从上向下拍摄。这种拍摄角度特别适宜拍摄大场面。常用来描写渺小、阴谋或孤独、压抑的沉重的情感;仰摄时,摄像机的高度低于被摄主体的眼睛,自下而上地仰角拍摄。这种镜头给人以高大、壮观与充满力量的感觉。<br /><br /> 四是确定景别。景别是镜头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区别画面边框内,容纳景物内容大小、多少的重要标志。如同语言也有抑扬顿挫一样,由镜头衔接组成的镜头句子,也应当有变化。这一变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景别的变化。景别的变化产生的印象是使观众产生观察距离的变化。景别的变换不断引导观众从宏观到微观,从全局到局部进行观察思考。不同的景别,通常可以通过改变摄像机与被摄物之间的距离和变焦的方法来获得。但是,改变拍摄距离与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所得到的同样景别的画面,其结构与透视效果是不同的。前者虽然改变了摄像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但拍摄的角度未变,镜头的视场角未变。随着摄像机的推近,画面中的主体形象在增大,而画面上前后景之间的距离感也在扩大。而对于变焦运动,摄像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毫无变化,只是镜头的焦距变长,视场角变小而已。随着镜头焦距的增加,视场角越来越小,画面主体形象增大,而前后景之间的距离感却被压缩减弱。<br /><br /> 景别选择得当,有利于突出被摄主体,也有利于交代主体与环境的关系。<br /><br /> 常用的景别<br /><br /> 远景 远景是具有远大的宏观性、场面性的镜头,完全无人或者即使有人也在画面中微不足道的景别。这一景别常常用来表现景致,表现气氛和介绍环境的。<br /><br /> 全景 全景是能够表现人物全身特征的镜头。画面中可以出现人物全身,或者可以容纳人物身高范围并且可以看清外形特征。<br /><br /> 全景主要表现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人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表现人体的运动等。如果是表现某物体的镜头,则可以画面中所容纳物体的外形整体为标准。(图-3)<br /><br /> 三.画面元素分组布局<br /><br /> 将画面元素分组布局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均衡、非均衡布局法;三角布局法;前后布局法。<br /><br /> 均衡、非均衡布局法 画面均衡并不是一定要将主体物置于画面中心或使画面绝对左右上下对称,而是通过画面元素的组合使观众感觉画面达到了均衡。均衡有对称性与非对称性均衡。达到均衡的画面,都给人一种稳定感,产生一种平和安宁的气氛。(均衡有重量、质地、大小、前后、明暗、色彩等因素)<br />
有时为了强调动感,渲染紧张动荡的气氛,故意使画面布局处于非均衡状态。例如,将主体物置于画面的某一边缘,而与之相对应的一边,没有其它画面元素与其相平衡,利用画面产生的视觉重量的倾斜,造成观众的不安心理(一般只用于运动画面,而不用于静止的画面)。<br /><br /> 三角布局法 三角布局是将画面元素组成三角形状。三角布局的视觉中心常位于三角形的顶点。三角布局并不要求一定要用三个画面元素来组成,任意多的画面元素都可以组成三角布局。它极富表现力,画面元素组合紧凑,利于近景拍摄。<br />
</p>
(好展会网 广告设备专题 )
(好展会网 广告设备专题 )
免责申明:1.部分图文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目的在于分享更多信息。
2.信息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不对信息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做任何保证。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删除,联系方式qq:2119739037。